1、人文纪念园的主题 我国人文纪念园的主题主要集中在生命关怀、孝道文化、历史事件、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爱国之情以及自然之美等几个方面。其中生命关怀是表达对逝者的告慰,纪录生命的痕迹和对生命的尊重;孝道文化是指对长辈关爱有加,尊敬长辈、老人的文化传统;历史事件指历史上发生的在当地具有一定纪念意义的事件;地域文化主要指在当地客观物质特征影响下文化的展现形式与特色内涵;民俗风情指各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爱国之情主要指表达对于祖国的热爱和为新中国做出巨大贡献者的崇敬;自然之美是通过秀丽山河表现对祖国大地的深厚热爱。各主题均是围绕纪念性展开,纪念情感表达的主体是游览者、纪念者,主要表达出对自然、对社会、对亲人的情感诉求。...
生态设计理论对于以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交织的人文纪念园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生态设计的基本原理在人文纪念园的建设过程中同样需要遵循。生态设计理念是运用生态学原理与技术,促进社会生产与生活的生态化,与建筑学、规划学、环境工程等众多学科紧密联系。生态设计重点在于保护自然环境品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维持生物的多样性,提升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传统园林作为载体深刻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自然观与人生观,是融合儒释道等哲学观念和国画、山水诗于一体的宝贵人文资源。弘扬传统园林景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把园中感受作为意境传达于游人间,成为新时期民族文化继承传统的内核。...
随着人类的进化,生死现象变成了生死问题,面对死亡人类从最为原始时期至今都在发表着不同的看法与评论。长期以来,中国人对“死”都讳莫如深,但生死观念强烈地影响着人们现实的人生过程。...
我国封建王朝中厚葬之风盛行,历史记载大多皇帝采用土葬,如秦始皇、汉武帝,陵墓通常选在风水较好的山川秀丽之地,建立华丽的地下寝宫,地面周围设纪念宫殿,封土很厚。官方的葬法直接影响到社会普通百姓的安葬思想,通常普通百姓死后安葬在棺材中埋入土中,地面封土成丘。在整个封建王朝中,土葬成为安葬方式的主导,期间仅有个别朝代采用火葬或倡导薄葬。在近现代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生态环境的压力不断增高,建国后1956年中央结合我国现状,宣布将传统殡葬中过度依赖于土葬调整为火葬,揭开改革的新篇章。经过长期的宣传与推广,目前形成了以火葬为主,并且尊重少数民族特殊丧葬形式的管理机制。火葬后将骨灰处理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抛洒空中或海中,前国家领导人周恩来、邓小平等人均是采用此法,成为不保留骨灰的先例。目前处理骨灰多为安葬入园,采用碑葬、壁葬、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等。...
早在1998年,国家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墓管理的意见》第二条第二款规定要严格限制墓穴占地面积,今后埋葬骨灰的单人或者双人合葬墓占地面积不得超过1平方米,埋葬遗体的单人墓占地面积不得超过4平方米,双人合葬墓不得超过6平方米。但以前我国农村山地、荒滩、丘陵占地很大,很多没有被开发利用,农村大多墓穴都建立在这些地方,且大小、面积都是随意建造。广州日报在2009年4月6日报道:村支书毁林圈地24亩,建造豪华墓地,并且是建造活人墓。该墓长150米、宽110米,仅墓地就达约24亩。而当地人均耕地只有不足0. 2亩,村支书家仅一座坟就占了24亩,相当于100多位村民的耕地。农村墓地的有限性及不可再生性和村民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凸显,湖南遭县己经出现无处安葬的问题。对农村墓地使用权面积进行限制势在必行。...
现行法律法规对墓地的选址主要有以下规定:1997年国务院发布的《殡葬管理条例》第十条第一款规定禁止在下列地区建造坟墓:(一)耕地、林地,(二)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区,(三)水库及河流堤坝附近和水源保护区,(四)铁路、公路主干线两侧;第二款规定前款规定区域内现有的坟墓,除受国家保护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墓地予以保留外,应当限期迁移或者深埋,不留坟头;第十五条规定在允许土葬的地区,禁止在公墓和农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任何地方埋葬遗体、建造坟墓。1998年5月《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墓管理意见的通知》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在暂不具备火葬条件的地区,遗体公墓必须科学规划,选址在荒山瘩地,严禁占用耕地、林地,同时要大力倡导深埋不留坟头的葬法,火化区的公墓是现阶段处理骨灰的过渡形式,不是我国殡葬改革的方向,因此,要严格限制其发展,今后,各地民政部门必须严格按照《殡葬管理条例》的规定和公墓建设规划,从严审批兴建公墓。...
在坟山侵权纠纷等民事侵权案件中,最主要的是墓地用途侵权纠纷和挖坟毁坟侵权纠纷。在墓地用途侵权纠纷中,有支持经济用途优先的,也有支持祭祀用途优先的。在挖坟毁坟等侵权案件中,有支持经济和精神损害赔偿的,有支持经济不支持精神损害赔偿的,也有只支持精神损害不支持经济赔偿的。法宫在认识上存在很大差异,根源在于法律对农村墓地使用权和侵害其权利的责任没有明确规定,对农村墓地使用权这一权利认识不明确。...
农村墓地解决了村民“死有所葬”的问题,稳定了农村的社会秩序。但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农村墓地不仅具有社会价值还具有很大经济价值。所谓土地的经济价值,是指在发挥经济价值的基础上,为促进土地使用价值的提高,追求土地利用效力等方面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但土地的经济价值要经过流转,实现其交换价值,发挥其利用效率才能实现。...
目前,土地资源相对短缺,鉴于城镇已经出现的墓地使用权因其功能和用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的情形,农村墓地使用权的流转很可能也会出现人为炒卖墓地、哄抬价格的情况,在此应该首先考虑农村墓地管理的问题。因此,必须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农村墓地使用权的流转条件,从而使其从隐形的无序流转转为有序、规范地流转。笔者认为,农村墓地使用权流转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作为美国著名的乡村田园公墓之一的Greenwood公墓,地处纽约市布鲁克林区,它修建于1838年,在2006年被美国民政部纳为美国国家历史名声风景区。墓园坐落在丘陵山坡,被居民区围绕,是纽约的游览胜地,平时居民们把墓园当公园散步体闲。该墓园的游览设施,相比美国其它著名墓园更加完善。工作人员为游客提供免费名人穴位地图,可安排讲解员带领路线,在墓园书店能买到墓园的名胜名人书籍,墓园还组织各类社会热点讲座。目前,已有250万人安葬于此。...
数字多媒体是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以大众传播理论为依据,以现代艺术为指导,将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到文化、艺术、商业、教育和管理领域的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综合交叉学科。数字多媒体包括了图像、文字以及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以及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中采用数字化,即信息的采集、存取、加工和分发的数字化过程。...
景观小品往往是一块环境景观的亮点制作,能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果。景观小品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精神功能,包括建筑小品、雕塑、壁画、亭台、楼阁、牌坊等。但在我国,景观小品常常被忽视其精神功能,粗制滥造,缺乏美感。其实,景观的整体效果是通过大量的细部艺术加以修饰体现出来的,所以说细节很重要。打个比方,就是给一个人做造型,如果他的眉毛修的不合适,那么就会影响整体造型的修饰。因此,景观中的细部、细节处理一定要做到位,做到完美。...
标识的英文为Sign,是指那些带有被设计成具有一定艺术观赏性的文字或图形的视觉展示实物。导向标识系统是二十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一种全新的称谓。它适应了社会的进步和管理的需要,它的出现标志着标识从简单的识别定位功能扩展到了更大的空间,在更广的系统空间内,完成复杂的导向指引、识别定位和信息传播的系统性功能。之所以把这样的标识称为系统,是以为它的功能与作用,已不是某一个孤立的牌子所能完成和代替的,而是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各种功能互补的标识牌按照一定的关系所组成的整体。由于导向标识具有系统性,那么它的设计和规划也称为一个极其复杂的工作。标识导向设计的指导原则:第一要保证建筑环境的完整性,以建筑环境为主,标识导向设计为辅。第二要保证标识导向设计与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同步、并确保三者风格统一。第三、要将标识导向设计融入环境当中,注意与其他环境元素的结合、互衬和对话,避免过度张扬产生唐突生硬的感觉。...
什么是地域性设计,实际上所谓地域性设计,就是基于地域特色的设计。从古至今,我们所看到的一切设计,包括建筑,工业,艺术,甚至还有文学,这一切的艺术设计形式无不蕴含了地域特色在里面。可见,地域性在公墓景观中的视觉传达的重要性。以西安市为例,西安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十三朝帝都,有着盛极一时的汉唐文明,探究西安市城市的历史文脉,主要针对我国的公墓建筑的符号和城市建筑色彩起到直观重要的指引作用,西安市城市规划限定了公墓景观符号。...
本文提倡的乡村公墓规划设计方向为构建生态园林化的乡村公益性公墓,公益性生态公墓是乡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每个乡村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及民风民俗,但发展的趋势在全国各地区都是基本一致的。虽然发展的速度有快有慢,但最终都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一一生态公墓。在遵循这一前提之下,针对上章节对绛县乡村墓地现状的分析,乡村生态公墓景观规划设计可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
1.空间布局混乱,破坏生态环境 绛县乡村墓地景观建设发展滞后,除陈村镇一处与烈士陵园相结合的公墓外,其余均未经规划设计。由于缺少统一的规划设计,墓地均自发地散布于耕林地中,形成混乱的空间布局,其传统墓葬形式使用的棺木砖石等常年难以消解,种种现象致使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特定文化背景、地域条件和历史发展演变下从民间习俗和民族文化凝聚出的景观元素,即为可以客观反映地域人文特征的文化符号。文化符号是地域文化传达的外在形式,也是地方文化内涵和意义的特殊载体。包含文化符号的景观小品和构筑作为小尺度空间内观赏和使用的要素,相对于景观空间的总体规划和所处位置的环境格局,更易给使用者带来直观感受,在特定的场所和情境下更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绛县处于山西省晋南文化圈,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曾是华夏文明诞生和中国农耕文化的发源的区域,至少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人文资源极为丰富。绛县境内有国家、省、市、县四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_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墓葬文化是绛县地域文化特色的组成部分,绛县的墓葬文化历史悠久,记载着久远的人类文明,县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的古墓葬1处,省级文物保护的古墓葬4处,以及多处周、汉、宋、金时期的墓群,都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墓葬文化与公墓发展有着互相渗透、制约以及协调的关系,同时墓葬文化对殡葬建筑、景观等物质文化和价值观等非物质文化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在选择乡村墓地的研究对象时对于墓葬文化的研究则尤为重要。...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生态设计中的生态思维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其倡导的是与自然互动和协调的方式。其首先强调的不是艺术与美的表达,而是景观规划中生态过程的组织与梳理。基于Sim van der Ryn和Stuart crown提出的生态设计原则和John Lyle和Robert Thayer等人提出的人类生态系统设计与再生设计的原则,可将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概括为:地域性原则、资源节约原则、自然效应原则。景观生态设计是对规划设计生态化的前提,也是必要的过程,是强化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也是经济与美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