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墓的直接使用主体是自然人,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自然人都具有使用资格。公墓作为特殊销售商品,为防止炒买炒卖,购买具有严格限制件。《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墓管理的意见》中规定:“要凭用户出具的火化证明(火葬区)或死亡证明(土葬改革区),提供或出售墓穴和骨灰存放格位,使用规范的安葬、安放赁证,建立严格的销售、登记制度,严禁传销和炒买炒卖。”...
唐代乾陵石刻模式是以乾陵石刻样式为代表的帝陵石刻建制,这种石刻样式在唐代中晚期一直延续,但作为唐代乾陵石刻模式的产生并非一赋而就,而是在唐朝早期历代帝陵营建时逐步发展起来的,追本溯源,必须理清帝陵石刻修建的顺序。...
乾陵石刻模式作为丧葬礼仪中的一种比较成熟的陵墓建制,其以陵前“石柱”、“有翼兽”、“鸟形浮雕石屏”、“石马及控马者”、“拄剑石人”(泰陵开始文武相对)、“蕃酋像”,其余莹域四门外各有“蹲狮”、北门“石马及控马者”、“石虎及控虎者”的布局,得到以后大部分帝王的完整因袭。其中也可能有不完整的,如定陵疑没有鸟形浮雕石屏,石马仅4对,拄剑石人8对关中最后两帝陵简陵、靖陵沈睿文先生推测可能也有种类或数量缺失,其中“简陵神道仅树2对御马”、靖陵“其神道很可能原本没有鸵鸟石屏”。石刻组合中最为不稳定的是蕃臣(酋)像的数量,以目前考古发掘的关中唐代帝陵数据来看,除昭陵我们都己经知道有十四蕃臣长像外,乾陵蕃臣像己发掘数量为61,定陵蕃臣像,桥陵有蕃臣像,数量不明。泰陵发现,建陵发现蕃臣像,数量不明,元陵石刻毁坏严重,崇陵发现数十尊蕃酋像,丰陵石刻毁坏严重,景陵发现蕃臣像,光陵发现蕃臣像,庄陵发现蕃臣像8,章陵石刻毁坏严重,端陵发现10件残损的蕃臣像,贞陵发现蕃臣像,简陵发现蕃臣像,靖陵发现有蕃臣像。这种整体不稳定的石刻现象,说明这种石刻建制应该与现实有一定关联。故宋人在评价乾陵蕃臣像时会说:“武后曾不知太宗之余威遗烈,乃欲张大夸示来世,于是录其酋长六十一人应该是认为武则天把太宗时期归附的蕃酋功劳都算在高宗或武则天身上,这其实与真正的现实是不相符合。...
乾陵神道石刻以南边一对石柱开始,东西相对,石柱通高约为7.8米左右,石柱整体由础石、柱础、柱身、柱头四部分结构组成。下端础石为方形,有线刻云纹装饰;础石之上为石座,线刻图案用动物纹样,其上部为覆莲式花座,花座上承接柱身,柱身为整块八楞造型石条向上收刹,上有线刻缠枝海石榴花纹装饰,其上为八棱盘承托宝珠柱头,以仰莲花座与柱身相接。石柱向北约30米为有翼兽,东西相对而立。有翼兽呈马形,项有马鬃,翼翅从前胸与前腿交界处向后展开,造型繁褥,纹样形式优美;身体较为敦实,四足粗壮,为奇蹄,尾部残缺。其中西边翼兽底座东西长约3.2米、南北长约1.22米、高约0.24米,镶嵌在一通南北长约1.45米、东西长约3.31米、高约0.57米的石座之上。...
人们总是怀念过去、研究过去并延续着融入人类文化感情的历史文脉而继承文化,殡葬园林除了注重传统的文化品位外,还要与历史遗迹和古树名木等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开发结合起来,将古树名木、历史人物、民间传说等纳入殡葬园林的系统规划之中,突出园林的历史文化背景,从中汲取灵感,提炼主题,寓传统文化于殡葬园林。现代园林文化的基点是“创造”,关键是“品位”,我们要在把握园林文化性质的前提下,创造出适应时代特点和人民需要的高水平的精品园林文化。任何空间艺术的问题,其本质都是文化问题,布局、建筑、道路、绿化等都是某一种文化在空间上的投影,都具有相应的文化意义,我们只有认清殡葬园林空间表现出的文化特性,才能把握其文化脉络。...
园林是物化的精神或精神的物化,园林文化是一种境界文化信息,它通过生境的营造、环境的改造、意境的创造架起物质转化为精神的桥梁。人们到殡葬园区,不是为了获得某种物质,而是为了获得一种精神的信息、物质的文化。只有包含了深厚文化底蕴的园林才能享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园林文化建设,就是在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园林的文化内涵,营造园林文化气息,使之更具内在的韵味。...
树葬公墓在国内推广得还不够多,但属我国目前殡葬改革骨灰处理的最佳方式。在笔者调查的临安玉案山公墓、新民公墓,都见到树葬公墓。树葬公墓即在荒山上建一座郁郁葱葱的森林公园。在公墓里,生者为死者植一棵树,在树前挖一深坑,将骨灰直接葬入树下的泥土中。树前留一书籍大小的卧碑或一编号,以便纪念。悼念时,生者给树培土和浇水,以寄托哀思。树葬公墓骨灰直接葬入土中,不用骨灰盒,既不会产生环境后患又成为树木的营养。真正做到人死后作古,复归泥土,复归自然,真正还地球一片青山。在树葬公墓内,也可配置一些亭、台、楼、阁的风景园林设计,使树葬公墓成为真正的森林公园。...
公墓绿化按照内部功能的划分也相应地分为两方面:一是专用区的绿化,包括:门面、广场、停车场、道路两旁及其它专用绿化区的绿化,专用区的绿化设计、栽植、管护都比较简单,便于实施。二是墓区的绿化,墓区的绿化涉及到每一个墓穴,影响到墓穴的保存和人们的殡葬活动,因此,墓区的绿化既是整个公墓绿化美化的重点,也是难点。...
(1>公墓格局的构成 针对城市公墓环境和资源状况,以山地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分析为基础,结合系统工程的方法,可以建立一种适应城市公墓空间的生态绿化模式,即“绿块+绿廊”的网状生态绿化模式,它的形态上呈现出宽窄变化的廊状绿地(绿廊)连接块状绿地(绿块)而形成不规则、开放式的网状绿化结构。...
1)“斑块一一廊道一一基质”理论 景观是一个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其组成单元称为景观单元,按照各种要素在景观中的地位和形状,景观要素分成3种类型:斑块、廊道与基质。...
1987年“允许公有制经济之外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政策打破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束缚,1992年政府正式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这表明市场机制所必然导致的社会阶层分化被默许,中国开始由一元的社会进入多元共存的社会,从平均主义的社会走向分化差异的社会,从官本位的社会走向市场化的社会。...
秦始皇陵的墓道现在不是太清楚。袁仲一先生认为始皇陵四面均有斜坡形墓道,“东侧已探知有五个墓道,中间一条墓道长60米,大端宽20米,小端宽13米;其余四条墓道均为较短的墓道。五个墓道间发现有三个大型陪葬坑。地宫西侧中部有一个墓道,长30米,宽15. 5米,呈斜坡形,深19. 8一2. 8米”“墓道南侧的墓道因淤积沙石过厚,未能探明”“北侧墓道在封土沿以外,经探测有两排通往地宫的道口。但“863”计划的物探报告推断东西墓道存在,而南北两侧没有发现类似东西墓道的迹象。所以有学者认为秦始皇陵只有东西两条墓道,是一座坐西朝东的“中”字形大墓...
雍城秦公墓地基本上属于集中埋葬的“公墓制”的范畴,但其中又有单独的兆沟陵园,可以将其看作是从“集中公墓制”向“独立陵园制”过渡的一种中间形态。秦国自惠文王开始,以后每代国君都有独立的陵园名称,如惠文王的“公陵”、悼武王的“永陵”、昭襄王的“芷陵”、孝文王的“寿陵”、庄襄王的“阳陵”、秦始皇的“丽山”等,这种拥有独自的陵园名称正是“独立陵园制”的一个重要特征。战国秦陵基本属于独立陵园制的范畴,而这些独立陵园又可分为合葬与独葬两种。同莹异穴的夫妇合葬在春秋战国时期比较流行,王公贵族夫妇采取异穴合葬基本固定成一种习俗。如河北平山县中山王夫妇墓,河南辉县固围村魏王夫妇墓,山西长治分水岭韩国墓地M35与M36,安徽淮南蔡家岗赵家孤堆M1, M2,河南信阳长台关M1, M2,湖北江陵望山M1, M2,荆门包山M1, M2等,秦雍城陵区的1号、4号、9号、原11号陵园均是夫妇同莹异穴合葬。咸阳秦公陵、永陵、芷阳陵区的一号陵园也是如此,这种夫妇共处一个陵园、异穴合葬的做法一直延续到西汉。 ...
古代网制经历了长时期的发展演变,第一阶段在整合先秦网的建筑实践后,至秦代形成经典网制,此时网为独立式,分布在宫城、都城大门之前,形成单网、双网和三出网三种等级递进的用网制度;只有经典网制形成才能出现以三出网为代表的最高等级的建筑标志,秦始皇帝陵园东西内外城之间发现的两组独立的三出网,其形式和概念不会是秦王时期的产护...
地宫是墓葬的核心,地宫的形制、随葬品等无不印有时代的烙印。当然目前最能说明秦始皇帝陵园是皇帝概念下产物的依据是陵墓地宫中的水银。“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文献记载,经过两次科学测试证实无误。在秦始皇帝前后时代的陵墓中,使用水银的现象不乏其例,但他们在陵墓中置放水银是出于财富的目的。而用水银在墓室中模造出“百川江河大海”,历史上只有秦始皇帝一人。这其中对死后理念的追求是有天壤之别的,前者关心的是一己私利,后者是将国家的版图置于墓中。...
从《当旧仪》中李斯“将天下徒隶七十二万人作陵”得知,压相李斯不仅可能是陵园的设计者,还是陵墓的督造者。那么陵墓始建于何时?李斯开始担任秦朝垂相的时间就是一个关键的日子。依文献记载来看,李斯担任秦朝垂相的时间不早于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在二十八年到三十四年之间。涉及到李斯在陵园建设中作用有以下两条文献:...
烈士陵园的陵区是本文主要研究的空间,其主要采用的是规则的布局方式,空间序列并不复杂,并且通过空间要素和环境要素的设计,以及各种建筑设计的创作手法营造了庄严的纪念气氛。...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的总体平面规划的特点是轴线纵横,高低起伏。陵园空间序列是由东西南北三条轴线组成:两条南北方向轴线,一条东西方向轴线。重要纪念物分别位于各个节点上,从天空俯视下来,烈士纪念碑呈方形,烈士墓成圆形,中苏亭和中朝亭成半围合状,这些形式统一于整个烈士陵园中却并不冲突,主从分明,重点突出...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陵园依山而建,采用传统的中轴线对称布局方式,由临近主干道的牌坊大门进入,随着山体逐渐升高,一直到纪念碑,便到达烈士陵园的最高点。整个陵园平面布局有点像钟表,象征着革命烈士壮志未酬身先死,激励后世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含义。表盘是碑亭所在的圆形广场,祭堂为钟钮,钟锤是纪念碑和碑林墓区组成的半围合广场。这一条轴线将自然景观和建筑群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丰富的空间关系。严格的空间轴线将专属的革命烈士祭奠空间与展馆和将士广场分开,参观者可以在这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与纪念建筑更好的对话交流。...
合法性是政治权威的先决条件,它为政府创造了其行使权力时期望其公民服从的权利。林格林认为,越关注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的网络关系,就应该越关注合法性在其中的重要性,保障政策有效性的基础就是“维持其对合法性的信仰”...